-
【2022年东营招商】东营市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东营市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作为胜利油田主产区及所在地,东营市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但也面临能源结构偏煤、产业结构偏重的发展特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东营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围绕构建 “5+2+2” 产业体系,东营市将发展重心投向 “四新” 经济,加速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东营市旨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从传统重化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例如,在新材料领域,东营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电子信息材料等细分领域,力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实施数字赋能与技术改造行动 2022 年,东营市启动数字赋能增效行动,计划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 8%。通过深入推进 “优势产业 + 人工智能” 融合发展,东营市组织 100 家以上企业开展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目标打造 40 个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项目。同时,全市力争实施 500 万元以上地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 300 个以上,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传统产业能效水平,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东营市加快基础设施布局,计划新增上 “云帆” 平台企业 100 家以上,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通过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监控、供应链协同优化,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 东营市将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例如,在石油化工领域,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炼化技术,减少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东营市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东营市加强污染防治攻坚,严格落实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度控制制度,推动重点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布局 东营市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协作。例如,与济南市、青岛市等城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享创新资源与市场渠道。同时,依托港口优势,东营市加强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推动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在人才培育方面,东营市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通过引进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提升本地创新能力,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2022-04-15
-
【2022年河口区招商】河口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与创新发展
河口区加速生物医药产业链形成与创新发展 河口区高度重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吸引高校人才、科研院所入驻,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创技术支撑。依托产学研合作机制,河口区正加速构建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构建 河口区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 9 所高校院所,成立由 10 位专家组成的生物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会定期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论证等服务,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同时,在汇海医药、仙河药业等企业,先后与高校院所联合建成山东省乙烯酮下游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营市乙烯酮类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中心等 9 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聚焦医药中间体、化学药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科技成果对接与项目合作 河口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举办东营市 “十校百企” 科技成果直通车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专场推介会。活动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 16 位专家发布技术成果,与全市 100 余家企业开展现场对接,促成 20 余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此类活动,河口区有效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的资源,形成 “需求引导研发、研发促进转化、转化推动产业” 的良性循环。 三、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建设进展 目前,河口区共有涉及化学药、中医药等大类的 6 个生物医药项目正在建设。这些项目涵盖新药研发、中药饮片加工、医药包装材料生产等领域,形成了从上游研发到下游生产的产业链布局。例如,某化学药生产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合成工艺,预计投产后将实现年产特定药物中间体 500 吨,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某中医药项目依托本地中药材资源,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与深加工生产线,推动中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 四、产业政策与要素保障 河口区出台专项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研发投入补贴、土地供应优先等支持。同时,加强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污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在人才政策方面,河口区实施 “人才新政 20 条”,对引进的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费、科研启动资金等奖励,并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解决人才落户、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河口区建立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组织企业开展联合攻关、共享市场信息,增强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通过举办产业发展论坛、参加国际医药展会等方式,提升河口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投资入驻。
2022-04-15
-
【2022年东营招商】东营市商务局发布 2022 年度境外市场开拓计划
东营市商务局发布 2022 年度境外市场开拓计划 为应对复杂国际贸易形势,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东营市商务局制定 2022 年度境外市场开拓计划,旨在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国际市场布局合理性,促进外贸固稳提质。 一、市场布局:传统与新兴市场协同拓展 计划引导企业在稳定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加大对 RCEP 市场、“一带一路” 市场的出口力度。支持橡胶轮胎、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巩固传统市场,同时积极拓展俄罗斯、中东、东盟、中亚、非洲及拉美等新兴市场。石油装备企业将重点开拓主要产油国市场,农产品、纺织服装企业则深耕日韩市场,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国际市场格局。 二、开拓方式:线上线下融合创新 本年度市场开拓采取 “线上 + 线下” 结合方式。线上方面,全年组织出口商品云展会 24 场,支持企业通过线上平台长期展示产品,降低参展成本。线下方面,筛选 30 个企业参展意愿强的展会列为重点组织类展会,提供专项支持;另确定 60 个展会列为重点推荐类展会,兼顾传统与新兴市场。同时,探索 “线下实体展示 + 线上即时洽谈”“代参展” 等模式,借助境外分支机构、代理商等资源提升参展实效。 三、展会管理与效果评估 东营市商务局对境外市场开拓计划实行分类管理:线上展会由省市商务部门统一组织,全额支持;线下重点组织类展会对参展企业加大支持力度。重点组展单位与参展企业需及时反馈展会情况、订单推进等信息,作为制定下一年度计划的依据。 四、政策支持与实施要求 各县区、开发区商务主管部门需高度重视境外市场开拓计划,广泛宣传发动企业参与。通过落实展会补贴、提供市场信息服务等方式,降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与成本。同时,加强与海关、税务、金融等部门的协作,为企业提供通关、退税、跨境融资等便利化服务,营造良好的外贸发展环境。 东营市商务局将定期跟踪评估计划实施效果,根据国际市场变化与企业需求动态调整策略,确保境外市场开拓工作取得实效,推动全市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2022-04-11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